◆本报记者蔡新华
实习记者徐璐
由于辐射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人们往往所知甚少,有关辐射的信息传播也容易产生谣言。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市民对有关辐射领域的科学认知需求越来越强烈。
2015年,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建成辐射科普教育园地,旨在通过科普课程、实地参观和互动检测体验等环节,帮助市民了解身边常见辐射源的环境影响,掌握防辐射的基础知识,从而能够科学看待辐射现象,消除“谈辐色变”的不必要疑虑和恐慌。
两年多来,不少上海市民代表走进辐射科普宣传园地,现场观摩和体验辐射量如何测量等科普知识。其中,既有高校的学生,也有离退休干部和社区居民,仅2017年,科普宣传园地总参观人数就超过2000人。
市民:亲身体验,科学看待辐射现象
走进辐射站的科普园地参观引导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卡通形象——辐射科普园地的虚拟向导“福点点”。“福点点”会在电子大屏幕上为前来参观的民众介绍科普园地的基本情况,解释一些常见的对辐射的疑问或误解。
紧接着,参观市民会进入现场演示区。在这里,市民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类型的展板。在现场,记者看到,一些市民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一度电的旅行”展板,它讲述了电是如何通过一级级的降压变电站,最终为千家万户服务的故事,让市民了解变电站的重要性。另外一些市民则在实验平台前排起了长龙。在这里,公众可以亲自动手,使用辐射实时监测设备,测量演示区内的各种电器,如微波炉、照明灯、无线路由器等。
“下一个是我。”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已经排了约10分钟的队,“因为平时总听说辐射,从来没体验过,今天想要自己亲手测试一下。”
除了科普展板和电磁辐射水平的实验平台之外,演示区还有一个能容纳30人左右的小讲堂,可供市民观看辐射科普知识小录像。现场设置了辐射知识有奖答题专用设备,答对问题后,市民可以得到由辐射站准备的小礼品。
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一位张姓工程师介绍说,科普园地还在辐射站的4楼、5楼过道和楼梯的墙面上,设置了辐射知识展示区,向公众讲述生活中与辐射相关的知识。
最受欢迎的莫过于位于辐射环境监督站楼顶的辐射环保体验区了,这里设有一座通信基站,公众可以在此了解通信基站的工作原理,并现场测试基站的电磁辐射强度。
只见工作人员拿着测试设备,站在距离基站天线主射方向约30米处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电磁辐射强度约为1.422V/m,大大低于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规定的这一频段电场强度公众导出限值12V/m,并且电磁辐射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快速下降。
看到这一测试结果,市民张女士松了一口气:“我们小区附近建了一座移动基站,之前特别害怕会受影响,现在看来不用担心了。”
工作人员解释说,天线发射的电磁波类似于聚光灯,能量主要是向四周传播,对基站所在楼的电磁辐射很小。而且,基站发射的电磁波衰减得很快,只要发射天线架设合理,对周围居民的电磁影响是可控的。
专家:适当防护,生活辐射并不可怕
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站长黄震表示,不论是电离辐射还是电磁辐射,我国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对辐射防护作出明确规定,对公众照射剂量限值也有严格标准。我国规定的公众辐照剂量是不超过1毫希/年,我国陆地天然本底是0.66毫希/年,一次胸透的辐照剂量是0.02毫希,乘一小时飞机的辐照剂量是0.01毫希。所以只要科学面对,适当防护,辐射一点也不可怕。
不过,仍然有公众对辐射的安全性心存疑虑。对此,科普园地特地设置了提问环节,为公众答疑解惑。
比如,有市民关心经常玩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大不大,专家耐心解释说,手机待机时电磁辐射强度很低,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健康。不过,手机在接通的瞬间,发射功率较大,因此在使用手机拨打、接听电话时,不要急于将手机放到耳边,待屏幕显示接通成功后再通话。专家还建议,睡觉时,不要将手机放在枕头下,随身携带待机状态的手机,应远离心脏等敏感器官。
小贴士
如何减轻
生活中的辐射影响?
微波炉运行时应尽量拉开距离,也不要从窗口观察食物状况。如防护门有明显松动,需要及时维修更新;
节能灯使用时会在周围形成3万赫兹至5万赫兹电磁辐射,因此其安装位置应与人体保持适当的距离;
无线网络的辐射主要取决于发射功率,市售正规的无线路由器的功率很低,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电磁辐射影响。离无线发射点越近的地方辐射就越强,所以应保持较远距离,避免长时间生活在无线网络环境中;
电热毯建议通电加热到所需温度时切断电源后再使用;
电吹风会产生较大电磁场,使用前尽量用干毛巾擦干头发,减少电吹风使用时间,开启出风后再靠近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