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9月份,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67.4%,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各地达标天数比例介于61.1%至71.9%之间,与2014年同期相比,吴江区和市区(不包括吴江区)有所上升,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有所下降。
全市环境空气PM2.5浓度均值介于43.3微克/立方米至61.9微克/立方米之间,与同期考核基数相比,张家港市、姑苏区、高新区未达到7%的削减目标,张家港市不降反升。
其中,市区(不包括吴江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66.7%,同比上升了1.7%,其中,优占8.2%,良占58.5%,超标天数比例为33.3%,其中轻度污染占26.3%,中度污染占4.4%,重度污染占2.6%。市区PM2.5平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13.4%,与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7%。
在PM2.5浓度下降的同时,臭氧污染越来越明显。今年1月份市区就有4个首要污染物为NO(二氧化氮)的良好天;2月份也是4天;3月份为6天。1月13日市区AQI指数是72,首要污染物是NO2,这也是苏州市氮氧化物第一次成为首要污染物。此后,NO2和O3交替出现,在空气质量为“良”的日子,这两种污染物尤其明显。尤其是今年4月-9月之间,由臭氧引起的超标天与PM2.5引起的超标天在数量上不相上下。
空气中的一项污染物VOC(挥发性有机物)是臭氧超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出现臭氧超标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排放了生成臭氧的前体污染物,即挥发性有机物(VOC)。
VOC也是PM2.5的“前体物”。专家表示,如苯、甲苯等有机物通过氧化、聚合生成挥发性有机物,然后通过凝结等方式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再转化成PM2.5。正是它的万千变化,让细粒子污染渐趋严重。
在昨天的推进会上,环保部门首次透露,从最近影响苏州空气质量的污染物源解析情况来看,PM2.5来源主要归结为七类,分别是燃煤、工业工艺、机动车尾气、扬尘、餐饮、生物质燃烧和其它。其中,机动车尾气、燃煤源、扬尘、工业工艺源为市区PM2.5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