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传真:0512-62553899

邮箱:zyz@aepva.org

网址:www.aepva.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普惠路456号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

企业居民面对面 沟通监管一条线

作者:《中国环境报》 时间:2015-3-24 10:50:47
       此前,因居住区附近的异味问题,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汀兰社区居民反复投诉。另一方面,企业认为居民不通情理,双方对立情绪严重……
  随着汀兰家园环境理事会平台组建和运营,居民和企业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日趋缓解,不仅变得像朋友,还实现了社区的共建互助。
  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带着这一问题,记者实地走访了环境理事会所在地——汀兰社区居委会,与部分企业代表和居民进行交流,并旁听了一场理事会小组例会。

在一个寻常的企业开放日,汀兰家园环境理事会成员认真地现场查看。万彭卉摄

  矛盾——异味投诉频繁
  产城融合是贯穿苏州工业园区20多年来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但随着开发建设进程,工业区和居住区逐渐毗邻,异味扰民现象时有发生。
  汀兰社区就比较典型,周围企业密集,工厂和居民区距离较近,居民觉得前后左右有异味、臭味,投诉非常频繁,厂群矛盾比较集中和尖锐。
  2013年8月,苏州工业园区环保局首次提出了社会参与环境管理的工作设想,开始筹备环境理事会机制。园区环保局负责协调、引导和推进,东沙湖社工委配合环保局并协助社区落实具体任务,南京大学作为第三方机构提供机制设计的专业辅导。
  从2013年9月开始,园区环保局副局长韩新就一家一家走访社区周边的企业,一对一地向企业总经理传达项目理念和实施方案,引导企业正确认识环境理事会的工作机制,并让企业自主选择是否加入这一平台。
  “政府部门的领导亲自走访、协调,让我们开始思考:应该更加重视环保,应该做得更好。环保局立场坚定,企业是不敢怠慢。”一位企业代表表示。
  经过半年的积极筹备,2014年3月,汀兰家园环境理事会正式成立,理事会成员包括居委会、企业和社区居民代表,具体工作由环保局指导开展,理事会确立了信息公开、宣传教育、共建互助和圆桌对话4项工作机制。发布了通讯录,设置了居民意见信箱、社区环境信息公示栏,创建了QQ群,居民如果闻到气味可以直接联系相关负责人。
  “开圆桌会议,把环保部门领导、企业老总请进来,有什么问题大家摊开来说,商量怎么解决;我们理事会成员再走出去,挨家走访企业。”居民代表李昌权说。
  环境理事会平台建立之初,企业代表和居民坐到一起的时候,彼此都非常戒备。“我们之前投诉很多,反映到环保局、网站上,感觉都没什么效果。园区环保局监察大队接到投诉,赶到社区至少要半个小时,来了以后风向变了,气味可能就没有了。”居民罗冬梅告诉记者。
  “刚开始因为居民投诉,政府部门反复来执法检查,我们也有抵触感:我们是在给园区创造财富,给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操作规程合法,环境排放也都是达标的。我们会觉得居民要求太高,有点不近情理。”企业监察员王圣辉告诉记者,“随着环保局局长的亲自走访和交流,企业慢慢觉得政府在帮助自己。换位思考,在这种环境下生活,自己也不舒服。”
    破冰——企业和居民逐步建立互信
  随着环境理事会平台持续的运营,居民和企业的关系开始逐渐“破冰”、慢慢改善。
  罗冬梅很善于辨别气味,只要去过企业一两次,就能够清楚辨别出这家企业的味道。“过去,如果我们认定是哪家企业的味道,他们会辩称不是自己的。现在,企业都会及时确认,及时整改。”罗冬梅说。
  有一次,罗冬梅在QQ群里发消息,说闻到了安特普工程塑料(苏州)有限公司的味道。凌晨3点,这家公司的环境、健康、安全主管李晴看到消息后,就到汀兰社区来了。“看到信息晚了,居民说是我们公司的味道,我要及时反馈。想到风向可能会变,就赶过来了。顺便也确认一下公司环保设备的运营状况。”李晴说。
  企业迅速的反应、企业监察员的用心渐渐打动了居民。有些企业的制造经理就住到了居民区一段时间,一旦有味道就能及时判断是不是自家企业产生的。
  有一家企业美国总部的老总,只要在工业园区的厂里,下班时都会让自己专车在社区附近绕行一圈。如果闻到自己企业的味道就立刻打电话给厂长。还有厂长自己带着设备走到小区里来进行实地监测,看看公司散发的气味会影响到什么位置,风向高度如何,以便合理调整排风口的位置。
  “企业老总的重视,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我们都深有感触。企业真的非常配合。”李昌权说,“这里是先有企业,再有小区的。企业的生产工艺不可能一点污染、一点味道都没有,只要能够有所改善,我们就非常感激了。环境问题需要慢慢改进、治理。企业能够直面问题进行沟通,我们都会理解。”
  “我们其实更看重企业的态度。比如现在有企业环保设备运营维护的时候,会预先告知居民。有居民跟我们这些理事会成员反映说怎么味道突然这么大,我们就会居中进行沟通,说企业哪个时间段环保设备因为维护停运了,需要稍微忍耐一会儿。”罗冬梅说。
  回馈——统一执法尺度
  “好久不见啊。”在采访现场,记者看到,居民和企业监察员就像朋友一样亲切地彼此招呼着,说着企业还在社区捐助成立了一间兰海书屋,目前有1000多本书,提供给社区居民免费借阅。
  “吉田建材(苏州)有限公司向社区居民免费提供灭火器具,并协助理事会组织社区灭火演习。”汀兰社区居委会主任、书记王秀英告诉记者。
  作为汀兰环境理事会的理事长,王秀英特别感慨,现在社区环境的共建共治,都是在环境理事会平台上一点点地做出来的。
  王秀英说自己对一位厂长的话印象特别深,“我们都是给老板打工的,为什么要污染环境,所以我们在环保上一定要做好。理事长你放心,事情交给我,花多少钱都要改造好。”
  有企业的监察员已经换过好几“代”了,“监察员工作压力非常大,因为出现问题的时候,老板会认为是你工作没有做好。”王圣辉说,“一开始美国总部觉得不能理解,按照现有的环评、监测指标,自己公司的环境排放都是达标的,政府部门怎么还会来找我们。”
  王圣辉就用源于美国的Community relations的概念和总部进行沟通,“达标不代表没有味道。我们除了合法以外,还要改善社区关系、邻里关系。我们的行为对邻居有些影响,除了合法之外,是不是考虑还要做些事情。”王圣辉说。
  但王圣辉也坦言,苏州工业园区在环境管理规范化这方面走得比较前,对企业的监督监管都很到位,企业为此付出的人力财力很大,压力也非常大。很多地方,有的企业可能连最基本的合法性都还没有达到,违法成本也比较低。如果各地执法尺度宽严不一,最终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推广——逐步在区域内复制
  记者了解到,未来汀兰家园环境理事将进一步扩大周边企业的参与范围,并对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企业加入我们这个平台是自愿的,第一批企业数量不算多,有很多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随着平台做得越来越好,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加入进来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这是一种荣耀。”王秀英对此很有信心。
  “园区的生产型企业有5000多家,园区环境监察大队负责现场监察的一共就十几个人,监管能力确实有限。环境理事会的设立,其实是构建企业和居民交流的平台,将环境投诉与治理问题转变为政府、企业、居民三方沟通,实现沟通和监管的并重。”苏州工业园区环保局综合计划处副处长邓维告诉记者。
  邓维表示,前期居民和企业之间的矛盾调和非常关键,监管处罚措施要跟上,整改到位,是调处工作的基础。理事会理事长的角色也非常关键,立场一定要客观,汀兰社区居委会主任王秀英在这点上做得非常好。
  “汀兰家园环境理事会是苏州工业园区探索环境管理多元共治的试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未来我们在推动环境理事会自主运行的模式下,将重点推动这一模式在区域的可操作化复制,最终实现区域整体基层自治能力的提升。”邓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