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省级空气质量管理第三方评估报告发布
《江苏省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2014)》(下称“报告”)24日在京发布。报告由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牵头完成,系统评估江苏去年空气质量管理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改进提出建议。这也是中国首份公开发布的省级空气质量管理第三方评估报告。
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由10家国内清洁空气领域核心科研院所发起,为各省市提供有效平台,推广国内外空气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经验、技术。发起机构包括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环保部环境科学研究院,以及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
空气质量未达国标,PM2.5超标严重
在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6种污染物中,江苏去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臭氧的浓度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要求,PM2.5、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值尚未达标。其中PM2.5超标情况最为严重,超标率达109%,其次为PM10,超标率为64%。
报告客观分析江苏空气治理的困难程度,从产业结构、能源消耗、机动车排放三方面6个指标,按5个等级评估江苏改善空气质量所面临的挑战,结论是“困难很大”。
从产业结构看,江苏重污染行业产值GDP占比接近60%,其中仅钢铁和化工就超过40%,对这些行业的污染治理可能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江苏小企业数量众多,环境监管与执法的难度和成本会比较高。
从能源消费看,江苏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耗比例近70%,且近年无明显下降趋势,单位面积煤炭消耗排名全国第3,未来江苏应采取更为严格的煤炭消耗控制措施。
此外,江苏人均机动车保有量近两年持续增长超过20%,机动车污染防治压力在未来会持续增大。
从具体指标看,“单位面积煤炭消耗量”处于5档中的最高级别,意味着“非常困难”;“每百人机动车保有量”、“重污染行业GDP占比”两项指标均处于第二级别,代表“困难”。
管理体系待完善,联防联控较落后
报告还按管理架构、科研规划与应急、人员与资金、监测监督与信息公开4个类别,对江苏空气质量的综合管理进行评估,每个类别满分为30分。
报告给“管理架构”打了13分。报告认为,江苏空气质量管理做出好的尝试,如通过设立空气污染联席会议机制,协调省内各相关部门以及省辖市的合作,但在区域联防联控方面还较为落后,所在长三角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机制去年还未正式建立。
“科研规划与应急”得了15分。去年这方面科研基础较薄弱,不能科学有效地支持相关政策规划的制定,不过今年已积极部署相关工作,未来可能会有较大改善。江苏去年制定发布省级空气污染应急管理方案,但空气污染预报、应急方案记录与评估等还可加强。
“人员与资金”16分。江苏非常重视空气污染防治,成立分管空气质量工作的环保厅大气处和污染研究工作的环科院大气所,配备专业人员,不过市县机构和人员配备略显不足。
“监测监督与信息公开”18分,得分较高。江苏设有苏南、苏中、苏北三个环境监察部门,开通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信息公开及监测工作相对投入较多,但信息公开还未形成系统化机制。
改善空气质量,宏观微观都需更精准
报告建议,江苏改善空气质量,最应关注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宏观层面、微小细节都要更加精准。
而针对固定源的污染防治,报告指出这一直是江苏空气污染治理的重点领域,已实施的治理措施涵盖主要工业污染源。但因江苏污染源清单信息尚不完备,还未明确可实现的治理效果,且针对重点污染行业的治理措施还不够全面,未来可增加相关措施的制定,以及针对餐饮污染和农业污染的相关措施。
报告称江苏机动车数量增长快,提前施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有利于降低未来的机动车带来的污染。对物流、客运等行业应加强污染控制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江苏还应加强非道路移动源、船舶等污染源治理,鼓励提高新增车辆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
在微观层面上,报告提出不少中肯建议。对空气质量预报,江苏在24小时预报基础上,可优化技术、整合资源,将预报时间增加到48小时,给应急提供更多准备和启动时间;在获得公众意见后,应有书面反馈机制。
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主任解洪兴在发布会上表示,江苏省环保厅与环科院对报告的编制提供及时、有力的支持,对报告的结论及建议做出积极回应。这显示江苏在治理空气污染上开放与合作的态度。
转自《新华日报》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传真:0512-62553899
邮箱:zyz@aepva.org
网址:www.aepva.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普惠路456号